服裝廠家面臨傳統外貿工廠現狀,是否該轉型,要怎么轉?
外貿服裝工廠面臨的現狀
跨境電商這一名詞在近兩年頻繁出現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和相關政策機遇,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一直被譽為全世界的加工廠、生產代加工型企業比比皆是。但由于勞工成本的逐年提升,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利潤空間、很多加工型企業已經在東南亞沿線國家駐扎辦廠。
如何轉型?往哪里轉?怎么轉?
眼下很多企業想轉型毋庸置疑,怎么轉、往哪里轉?是中小企業所思考的命題。-----所面臨的現狀就跟牙痛一樣,問題越來越多、牙不拔總在痛、雖然難受但暫時要不了命,轉型、拔牙需要勇氣、一旦選擇轉型、拔掉牙齒、痛肯定會有那么一會、但后面肯定會越來越輕松。
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B2C市場,主要針對歐美發達國家的高消費人群、對于賣家來講利潤空間大、中國賣家少、機會也更大。同時亞馬遜真正的開放是在2015年以后,在此之前很多國內賣家想通過亞馬遜把產品賣到全球去,因為要美國注冊公司或是離岸公司比較繁瑣從而放棄掉了這個巨大的市場、但2015年以后市場逐步開放,國內的商家開始入駐、通過這兩年的發展、大多數賣家的店鋪所零售的產品數量甚至高于普通的一個工廠的年產量,利潤空間都在產品定價的40%甚至更多、很多加工型企業生產的產品被采購商在亞馬遜上面賣成爆款的案例數不勝數、從而也引發了國內生產企業入駐亞馬遜的熱潮。但亞馬遜畢竟是一家國外的電子商務平臺、相對于專注從事生產的企業老板來講、經營一家店鋪往往比經營一家工廠要困難得多。
我們意識到了未來的轉型應該是從B端轉到C端零售,也認識到市場應該是在國外零售端、砍掉貿易商、采購商、一二級經銷商、直接面對C端個人消費者、把原來擴大產量提升利潤轉化為除掉中間商直面消費者、提升產品品質和質量、由量變到質變、單個產品的零售利潤最大化來獲取更高的利潤、走出一條新的出路、成功從B2B轉型至B2C、未來企業就可以從容擺脫貿易商的價格約制、逐步把生產精力轉移到C端市場反饋上面、專注做好生產加工、專注于做好自身品牌、走一條即長遠且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我們也關注到很多企業開始花資金學習跨境電商知識、花錢組建運營團隊、但收效勝微、畢竟亞馬遜這樣的平臺是國外的平臺、平臺的規則不斷更新和完善、再則做生產合作銷售完全是兩碼事、做生產更加關注的是產品工藝、產品研發、產品質量、生產運行等、但銷售產品就會更加復雜想在國外做好銷售不等同于國內、地域文化差異、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等等都要熟悉、更重要的是市場需要什么產品、平臺注重哪些問題、市場大數據如何獲取這些問題都是難倒中小企業進駐亞馬遜的重要原因、或者說進駐以后做的不如人意的核心所在。
所以最終還是需要有專業的人來做這塊的事情,現在資源整合的年代,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才是最合理的,合作共贏。